清明|“明前茶×河虾”的千年CP!这口10秒鲜让杭州人等足345天

0

杭州吃货

4月4日,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随着春季气温渐渐回升,丰沛的雨水浸润了茶山的大地,历经寒冬蛰伏后,西湖的龙井茶树于雨露滋养中悄悄吐露了新芽。

明代茶爱好者,陕西巡抚于若瀛曾写道:‌“龙井茶香溢四方,明前采摘最芬芳。一壶春色江南韵,半盏清泉天地长。”‌西湖龙井,尤以凝萃初春精华的“明前茶”为贵,被誉为“茶中珍品”。

而素以“因时而宜、以味见长”闻名于世的杭帮菜,便以“春天最应季最好的两味食材”,明前茶与河虾,催生出一道风雅绝伦的名菜——龙井虾仁。将江南春色凝于盘中,既是舌尖上的艺术,更是杭州人文意境的缩影。

本期“不时不食·寻味节气”系列主题,我们就和大家聊聊龙井茶与龙井虾仁的故事,并邀请西湖国宾馆主厨、中国烹饪大师施乾方,带你解锁龙井虾仁好吃的秘密。01 5万颗芽头才出一斤这口"茶中茅台"是乾隆最爱

在杭州的四季风物中,采摘自清明之前的明前西湖龙井,是时鲜货中的“顶流”。施大厨的龙井虾仁中,所用的茶叶,就是今年“第一口”明前西湖龙井,产自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翁家山村。

清明前的20天左右,龙井茶进入最佳采摘期,茶农需“与时间赛跑”抢摘嫩芽,以保留极致的鲜味。采摘时仅取初展的一叶一芽,至少5万颗芽头方得一斤的龙井茶。这种时间紧迫性与严苛的采摘标准,使明前茶有了“茶中茅台”之称。清明节后茶叶则身价骤降,故也有“清明劫”之说

茶叶采摘 图:视觉中国

“何必凤团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小小的一缕嫩芽,凝萃初春之精华,弥足珍贵。作为“爱茶第一人”的乾隆皇帝,曾为他六下江南,四赴龙井茶区,封十八棵“御茶”树,品茶赋诗32首。

清代茶人陆次之曾赞誉龙井:“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西湖龙井 图:视觉中国

所以,坚持用明前西湖龙井来做这道龙井虾仁,既是杭州人对“春季追鲜”最强烈的映照,也是千年茶韵化作人间烟火的诗意宣言

02 “龙井虾仁”这道千年爆款!

10秒出锅的秘诀藏不住了

喝完清香回甘的明前龙井,再来说说龙井虾仁。这道菜的起源,与爱茶的乾隆皇帝也同样密不可分。

龙井虾仁 视频截图

相传乾隆下江南时,在杭州茶农家品得一杯清香扑鼻的龙井新茶,爱不释手,竟偷偷将茶叶藏入龙袍中。后至一家小馆用膳,他命人用自带的茶叶泡茶,店小二却误将茶叶当作葱末撒入清炒虾仁中。谁知乾隆尝后大赞:“茶香沁虾,妙不可言!”这道因“乌龙”而生的菜肴也从此得名“龙井虾仁”,成为宫廷与民间共赏的佳话。

河虾 图:视觉中国

在西湖国宾馆主厨、中国烹饪大师施乾方看来,一道好的龙井虾仁秘诀在于:茶色清透如玉,虾肉清白似雪。龙井虾仁的另一位主角“虾仁”,也必须取自春天应季的新鲜河虾。

民间一直有“清明节后断河虾”的说法,清明前后气温回升,水温适宜,河虾体内积累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最为肥美。

冰镇河虾 视频截图

左右手分别捏住虾头和虾尾部分,在施大厨手中,经冰水泡过的河虾如光亮圆润的晶莹珍珠般,轻轻一挤,便完美分离开来。

虾仁以蛋清与绍酒“养”足半小时,去腥提鲜;滑炒时油温四成,颠锅十秒即起,多一瞬则老;龙井茶需以虎跑泉水85℃冲泡,取其清雅茶汤。最后,茶叶与茶汤沿锅边轻烹,两三下翻炒便成。从出锅到上桌,这道龙井虾仁的最佳赏味期不过10分钟。

河虾剥壳 视频截图

赏味时,“先闻茶香袅袅,再品虾肉弹嫩”,末了舌尖泛起一丝回甘,茶香与虾鲜的微妙平衡,恍若置身西湖春晓,烟雨空濛。

明前龙井以其“鲜如春水”的特质,成为感知时节更替的味觉符号。龙井虾仁那份“茶不夺鲜,鲜不掩茶”的和谐,则承载了杭州人“山水入味”“不时不食”的江南风雅。

来源:周柚旅行 下饭

编辑:青哥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