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背景下,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鲁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东伟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议:创造良好政策环境,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乡村产业振兴工作,发挥民营企业优势,为做好“土特产”文章找到合适抓手。

孙东伟认为,引入大型企业、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以及链主企业,是推动 “土特产” 开发,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一条有效路径。大型企业拥有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化思维,一旦进入乡村,一方面能够推动农产品朝着标准化、科学化的方向生产;另一方面,还能解决农产品深加工的难题,借助已有的销售网络和渠道,化解农产品及副产品的销售困境。
孙东伟详细阐述了民营企业参与乡村产业振兴的独特优势。民营企业市场敏感度高,资源配置灵活,能够迅速捕捉市场需求;技术创新能力突出,技术成果转化速度快,能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资本运作效率高,可以激活乡村闲置资产;注重经济效率,产业链整合能力强,有助于构建完整的乡村产业体系。此外,民营企业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在带动就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不过,他也坦言,民营企业投身乡村产业目前还面临一些阻碍。为此,孙东伟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旨在引导民营企业更好地参与乡村产业振兴。
其一,启动“一企兴一业”行动,绘制产业地图。从国家层面深化“万企帮万村、万企兴万村” 活动,制定 “一企兴一业” 相关政策措施,完善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本地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涉农各级政府部门应绘制产业地图,明确优势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确定招商重点,并配套优惠政策,吸引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参与乡村振兴。

其二,打出政策 “组合拳”,优化乡村资源配置,破解民营企业“进村难”问题。出台激励政策,推动财政、金融和产业部门协同合作,为民营企业在农村开展产业项目提供全方位配套支持,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政策落实监督机制,强化政策协同,提高政策服务水平,确保参与企业能够扎根乡村、稳定发展。创新土地与人才政策,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允许龙头企业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获取土地,优先保障农产品加工和仓储用地需求。
其三,开展多样化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企业在乡村发展的税收优惠力度。探索设立“乡村振兴龙头企业专项基金”等发展基金,加大对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给予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补贴+税收返还+用地指标倾斜”的政策激励;建立“政府担保+保险托底”机制,提高对龙头企业自然灾害损失的补偿比例;开发“产业链信用贷”等金融服务,基于龙头企业信用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无抵押贷款。
其四,设立国家级奖项,激励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设立“中国乡村振兴先锋民营企业奖”,由国务院批准,农业农村部颁发,将其打造成为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最高荣誉”,形成“政策扶持+荣誉认可”的双轮驱动模式。允许获奖企业在产品包装上使用“乡村振兴国奖标识”三年;中央级媒体开设“振兴先锋”专栏进行宣传;配套乡村振兴专项信用贷款额度。各级事业单位将参与乡村振兴的民营企业产品纳入政府采购和企事业单位采购目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实现政府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在乡村振兴的宏大战略中,民营企业的力量至关重要。鲁花集团自身便是成功的践行者,在花生育种、种植及整合全产业链发展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了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未来,相信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会有更多像鲁花集团这样的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