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证监局组织111家次常态化走访 书写服务上市公司“深圳故事”

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2024年初开始,深圳证监局、深圳市委金融办联合牵头开展了“益企行”深圳上市公司常态化走访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走访111家次,占深圳辖区上市公司数量的26.18%。其中,2025年一季度走访上市公司34家次,接近2024年全年走访的半数。

期间,深圳证监局联合相关部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经营发展中的难题与瓶颈,共收集上市公司困难诉求、意见建议275条次,已推动解决149条次,解决率近六成。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其他事项正在持续推动解决中,切实做到“企有所呼,政有所应”。

积极支持并购重组

据记者了解,在本次走访过程中,并购重组是企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去年9月24日,中国证监会印发《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即“并购六条”),有效激发了并购重组市场活力。

走访期间,多家上市公司提出希望加大并购重组政策指导、建立并购重组资源库降低信息搜寻成本等诉求。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工作,央地协作多措并举响应企业的并购重组诉求。

去年11月,深圳市委金融办迅速起草了《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5-2027)(公开征求意见稿)》,全文共14条措施,明确到2027年底,将推动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质量全面提升,总市值突破15万亿元的目标。推动并购重组市场持续活跃,完成并购重组项目总数量突破100单、交易总价值突破300亿元。

今年1月,在深圳证监局、深圳市委金融办、福田区人民政府、宝安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深圳落地了全国首个并购基金联盟;3月,湾区产业并购服务中心在深圳正式成立;4月,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卫健委、深圳市市监局、深圳市医保局印发《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推动设立产业并购基金,积极收购海内外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项目,加强产业链并购重组。”

近期,福田、宝安、龙华、龙岗各区也相继筹划设立并购基金,加强对新质生产力企业并购重组的支持。

深圳证监局还联合深圳市委金融办指导深圳上市公司协会等组织7场并购重组政策宣讲会、项目对接会,就并购重组政策要点、典型案例进行系统解读,加强上市公司与IPO撤否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项目对接。

同时,深圳证监局联合深圳市委金融办指导深圳上市公司协会搭建并购重组项目资源库,截至2025年4月,资源库共收集到并购标的意向企业425家,其中,IPO撤否企业、拟上市公司43家,专精特新等优质科技创新企业382家。

在各方通力协作下,2025年以来,深圳上市公司披露并购重组66笔,交易金额126.82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三;完成并购重组3笔,包括华润三九收购天士力、麦捷科技收购安可远和金之川、中国广核收购台山第二核电,利用并购重组实现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

助力企业出海

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与全球领先的制造中心,也是出海的“排头兵”。

据深圳海关数据,2024年深圳进出口4.5万亿元,首次突破4万亿元,跃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同比增长16.4%。

而近期,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不少上市公司的出海步伐受到影响。走访期间,多家企业反映,希望政府部门加强出海政策指导支持,简化境外投资审批流程,优化资金出海手续,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针对企业反映投资出海过程中遇到的项目审核、外汇出海备案等程序性问题,深圳市商务局等相关部门及时收集汇总企业诉求,第一时间向企业宣传解释境外直接投资申报材料、审批周期、跨部门协作等法律规定,指导企业填报申请材料,减少申报时间。

期间,深圳市委金融办还成立金融服务企业“走出去”工作组,引导金融机构为广大“出海”企业“精准画像”,创新推出个体深信贷、科技初创通等专属产品。

深圳证监局指导深圳上市公司协会举办8场“深企出海护航系列”活动,从财税架构搭建、跨境金融管理、出海贸易风险管理、海外业务全周期价值管理等多个方面为上市公司出海保驾护航,覆盖上市公司330家次,人员550人次。

“解局”发展难题

除了行业发展问题之外,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与具体的难题,深圳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也高度关注。

比如,某半导体关键制程公司在走访中提出定向增发诉求,其拟募集资金投向高端生产基地项目,旨在提升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加快国产化进程,实现半导体关键生产环节的自主可控。

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便利化融资支持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重要体现。深圳证监局在详细了解公司前次募投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本次募投资金的用途去向后,对公司上市以来规范运作及经营情况进行梳理,向交易所进行了通报。目前,公司再融资事项已于近期审核通过并完成注册。

针对长期困扰深圳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用房用地问题,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也颇为关心。

如某高科技企业反映,其在深圳没有自有物业,经常搬迁,影响到员工的稳定性,希望解决核心技术人员人才房、总部办公用房,便于稳定、长期发展。深圳市区政府对上市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住房、公司生产办公用地问题高度重视,积极推动解决企业相关诉求。

走访过程中,福田区某上市公司反映了人才安居房问题,区政府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引导企业按照相关政策及时提出申请,顺利解决人才安居房11套;宝安区某上市公司提出生产用地需求,区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向公司宣传介绍“工业上楼”项目,并指导上市公司按程序进行申报。

此外,还有部分上市公司反映,面临部分恶意举报人捏造事实诬告、反复信访投诉等痛点问题,建议明确恶意举报的认定标准,为依法处理提供合理依据。

深圳市委网信办第一时间与相关企业沟通了解情况,在指导上市公司加强舆情监测应对的同时,还表示,将畅通涉企侵权信息处置绿色通道,加强与企业日常沟通联系,指导其通过网络举报等多种方式维护网上合法权益;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将“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整治作为重点工作持续深入推进,会同相关部门严厉打击网上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良好营商网络环境。

“三个到位”支撑落地见效

此次走访工作能有效实现“企有所呼,政有所应”,关键在于“三个到位”的有力支撑。

第一个到位在于“认识到位”,明确走访宗旨。据了解,深圳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上市公司服务工作,多次对上市公司反映问题进行批示,现场多轮次召开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诉求推动座谈会,解决企业具体问题,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

深圳证监局制定走访专门工作方案,党委班子全面动员、全体参与带队走访。深圳市委金融办,福田、宝安、南山、龙华等区政府负责人及相关部门参与走访上市公司近30家次,对企业反映的用地、人才、融资等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回应解决。

第二个到位在于“机制到位”,破解协同难题。走访工作搭建了“三个机制”,进一步增强央地协作效能。

一是搭建联合走访机制,建立由深圳证监局、深圳市委金融办共同牵头,明确深圳证监局、市委金融办、各交易所走访工作计划;二是搭建问题通报机制,深圳证监局每月形成走访月报和问题清单,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专报》形式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走访动态、问题,提高问题解决效率;三是搭建服务协同机制,将“益企行”上市公司走访与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工作协调机制相衔接,全面落实挂点服务企业机制、“助企行”等,为跨部门服务优化奠定基础。

第三个到位在于“责任到位”,筑牢服务闭环。走访前,相关部门做到了“三提前”,即提前向拟走访公司摸排需解决问题,提前协调问题所涉及部门参与走访,提前研究问题解决方案;走访中落实“马上办”,发挥多部门联合走访优势,对企业提出的困难诉求,能现场答复解决的,全部现场答复解决;走访后保证“持续跟”,将企业诉求逐一“打标签”进行分层分类,主动跟进后续落实情况,及时反馈办理结果。

在行业人士看来,“三提前”“马上办”“持续跟”,向外传递信心,向内夯实责任。在“三个到位”的引领下,深圳上市公司诉求解决不断提质增效,真正做到了企有所呼、政有所应。

深圳证监局和深圳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对记者指出,下一步,将协同发力,以上市公司常态化走访为抓手,将走访成果转化为制度性解决方案与系统性改革动能,讲好服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故事”。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