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时评丨“零低彩礼”礼遇政策为幸福加码

0

“零低彩礼”礼遇政策为幸福加码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秦玉龙

近日,平凉市崆峒区推出“零彩礼”“低彩礼”家庭礼遇嘉许措施,从集体婚礼到子女入学,从交通出行到创业扶持,八大类政策为践行文明婚俗的家庭送上“大礼包”。这一举措直击“高彩礼”痛点,用实实在在的福利为幸福“松绑”,更在全社会树立起“重情轻礼”的鲜明导向,堪称移风易俗的生动实践。

多年来,彩礼像一座大山,压得许多家庭喘不过气。有人为凑彩礼掏空家底,有人因彩礼谈崩婚事,甚至有些家庭债台高筑。崆峒区此次明确“零彩礼”即聘礼礼金为零,“低彩礼”不超过倡导标准的一半,直接向陈规陋习“亮剑”。更难得的是,政策覆盖新婚夫妻及双方父母,让践行文明婚俗的家庭得到全方位认可——区委书记亲笔签名贺卡、集体婚礼特邀颁证员颁发荣誉证书,这些仪式感满满的礼遇,既是对“零低彩礼”家庭的尊重,更是在全社会传递一个信号:婚姻的幸福,从不是靠彩礼堆出来的。

政策的温度,更体现在对百姓生活的精准关照上。子女入学可优先择校、城区公交免费坐、公租房优先安排,这些措施直击生活痛点。对进城务工的新婚家庭来说,子女能就近入读公办学校,既省了“择校费”,更免了“接送难”;对城乡家庭而言,免费公交卡让老人出行更方便。这些看似“小事”的福利,实则是为家庭幸福铺路的“大计”。当年轻人不再为彩礼发愁,当老人不再为出行犯难,婚姻才能真正回归“以爱为名”的本质。

更值得点赞的是对农村家庭的“精准扶持”。免费发放500元农用物资、免除农业保险自费部分、提供“一对一”养殖种植技术指导……这些政策不是“撒胡椒面”,而是针对农村实际需求“对症下药”。以红牛养殖为例,作为平凉市和崆峒区的特色产业,技术指导能让农民少走弯路,政策倾斜则帮他们降低风险。当彩礼“瘦身”换来发展“加码”,谁还会觉得“零低彩礼”是吃亏?这种“以小换大”的智慧,正是政策设计的精妙之处。

对年轻人而言,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个家庭的未来。崆峒区将礼遇政策延伸到就业创业领域:新婚夫妻优先聘为网格员,考公考编加分,创业贷款优先审批……这些措施为年轻人铺就“成长路”。比如,一对“零彩礼”夫妻开办养殖合作社,既能享受技术指导,又能优先申请贷款,事业起步更顺畅。更暖心的是对乡镇干部夫妻分居问题的关照——若双方均为乡镇工作人员,可获加分优先调动。这让扎根基层的年轻人少了后顾之忧,能更安心为乡村发展出力。政策设计之细,可见一斑。

当然,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崆峒区的实践证明,只要政策贴着民心走,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陈规陋习就一定能破除。从家庭如实申报彩礼情况,到村(社区)评议公示确保公平,再到“软引导+硬保障”的双向发力,这一系列举措让文明婚俗从“政府推”变成“大家干”。当更多家庭选择“零低彩礼”,当社会对文明婚俗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我们终将看到:婚姻回归纯粹,幸福不再“因礼生隙”。

彩礼是礼,不是债;婚姻是情,不是价。崆峒区的礼遇政策,用实实在在的福利告诉每个人:放下“面子”的包袱,才能轻装上阵追求幸福。摒弃陈规的束缚,才能让爱情更纯粹、生活更美好。期待更多地方借鉴这样的暖心“礼遇政策”,让文明新风吹遍陇原大地的每个角落。

来 源 丨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制作丨平凉市融媒体中心审核丨张逸霄 刘 杰

丨 编辑丨李雨亭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