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孔子 我们的尼山——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综述

0

这里是尼山,是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永久举办地,见证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交融,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高地,承载着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走过十五年,尼山论坛已经不仅仅属于中国,而属于所有愿意相信文明对话的人。

图片

尼山圣境

7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隆重举行,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的500余位专家学者和嘉宾友人跨越山海,带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现代文明的探索汇聚于此。两天的时间里,2场主旨演讲、4场高端对话、8场分组对话会……密集的场次,专业的演讲,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们围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这一主题进行了一次次的思想碰撞,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深入的对话交流。

图片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共识》

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在追求和谐的同时,也要尊重差异,包容多元。这次论坛的英文主题是“Beauty in Diversity”,从国际视角看,这一主题不单单是浅层的美丽、美好,而是更深层次的文化包容和文明多样。“在文明尺度上的当代实践,体现了中华民族将差异视为互补性资源、而非对立性威胁的博大胸怀,彰显了中华文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共生智慧。唯有尊重文明多样性,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生秩序,才能超越狭隘的零和博弈思维,以相互成就的胸怀构建起共商共建共享的互助伦理,以实现全球现代化的健康发展。”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说。

图片
中埃古代文明对话会

随着世界各国的文明对话、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孔子在国际上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个意义上说,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寇哲明认为,儒学在现代世界的意义就是应对现代化以及现代性带来的一些问题,儒学可以提供不同的思想或者思路。儒学与现代性本是相互冲击的,怎样应对是核心问题,儒学一直提供一种多元性的思维,而儒学的这种包容倾向,也是儒学和世界其他传统文化的区别。

图片
高端访谈

孔子生活在2500多年前,但他创立的儒家学说至今闪耀着无与伦比的光芒,无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并且始终向时代开放、向未来开放、向全人类开放。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汉伊理表示,中国文明源远流长,是众多哲学学者心向往之的地方,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保持强大的社会凝聚力。若追溯这种凝聚力的形成,便不得不提及思想层面的支撑——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然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规则体系,为社会的凝聚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纽带。

图片
与会学者现场交流

一个民族只有深刻理解自己的文化,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找到立足之地。有伟大的孔子,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自信,也有足够的自信去和他国交流对话。克罗地亚历史学会副会长、萨格勒布大学教授帕沃杰·派特瑞说,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为世界所有文明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了一个好的方式。纵观历史,人类历史是文明的历史,交流的历史。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为未来世界所有文明的交流与沟通提供好的方式,因为所有文明共有一个家园,如果想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就必须沟通。在这样的全球文化对话中,孔子的思想是一个好方式,是可能的途径之一,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应对。

图片

金融文化论坛

尼山,兼收并蓄的和谐观与生俱来。现在,中华民族的高度、深度、厚度、温度在这里找到基点,未来,或许还将见证更多文明在这里相遇与互鉴。正如前中阿卫视驻华首席记者馨玥感慨的那样:“每次听到孔子的思想,都会觉得这是我心中的中国!”

图片

中医药文化体验

会场外的尼山文创展同样引人驻足,立体书、冰箱贴、小文具……一个个可爱的文创产品集体亮相,外观精巧,内涵丰富,用当代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与尼山讲堂里正襟危坐的演讲对话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萌”。

夜幕降临,鲁源村的文化体验交流,则为与会嘉宾们开启了一场穿越2500年的“儒学探源”之旅。亭廊轩榭,楼阁拱桥,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流光溢彩的梦境。漫步其间,时光似乎放慢了脚步,嘉宾们沉醉于这迷人的夜色之中,沉醉于这美轮美奂的东方美学里,流连忘返。

来源:济宁日报
编辑:冯雯雯
审核:孙静、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