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七夕暮色,如一层轻柔的薄纱,缓缓浸染着帕米尔高原。新疆边检总站卡拉苏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里,结束了一天勤务的民警李德才,伴着最后一缕绚烂霞光,缓缓返回宿舍。墙上贴着一张全家福,那是他戍守国门八年来心灵的慰藉——门外是指令声与车鸣交织的边境线,门内是片刻宁静与绵长思念。

李德才与妻儿合照。受访者提供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倏然亮起,妻子罗美娜发来了视频邀请。李德才赶忙停下脚步,轻轻点击接听。
“今天忙完啦?前几天寄去的项链收到了吗?”屏幕那端,远在重庆家中的罗美娜,声音满是关切。她轻轻拿起自己颈间同款的吊坠,目光温柔且坚定地说:“你在边疆守护国家的安宁,我就在后方守好咱们的小家。看到这条项链,就像我陪在你身边一样。”

李德才与儿子团聚时合照。受访者提供
李德才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前的吊坠,深情地注视着屏幕里的妻子,嘴角不自觉扬起,笑容温暖:“收到了,天天贴身戴着呢。”
时光回溯至2011年,山西财经大学的军训场上,青春正好。彼时还是财务管理专业的阳光小伙李德才,阳光开朗;会计学专业的罗美娜,文静温婉。一次偶然的相视一笑,让两颗年轻的心悄然靠近,缘分就此生根。2017年,怀揣报效边疆的理想,李德才从公安海警学院毕业后,毅然选择奔赴海拔4000多米的卡拉苏国门,成为一名戍边民警;罗美娜则留在重庆,成为一名审计师。从此,关山万里,山海相隔,两人开始了一场跨越地域的相守。

李德才妻子罗美娜毕业照。受访者提供
八年来,李德才年均执勤超过1000小时,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屈指可数。那一方小小的手机屏幕,成了他们之间最重要的情感桥梁。
聊起妻儿,这位平日里坚毅如钢铁的男儿,语气中难掩深深的愧疚。“儿子小时候身体弱,总生病。有好多次深夜发高烧,都是美娜一个人抱着孩子往医院跑,我只能在电话这头干着急……”说到这里,李德才的声音微微发颤,他侧过脸,轻轻拭去眼角的湿润。这份对家人的亏欠,也化作了他对未来最朴素的期盼:“等将来退休了,我一定回重庆老家,咱们置办个带阳台和小菜地的房子。每天早上陪她去逛早市,帮她拎菜篮子;晚上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把这些年欠的时光,都一点一滴补回来。”

李德才儿子近照。受访者提供
七夕的晚风,轻轻拂过卡拉苏口岸寂静的界碑,也轻抚过重庆家中温柔的灯火。山河远阔,隔不断两颗心跨越千里的共振;岗位各异,却共同书写着对家与国最深沉的忠诚。这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既是他们爱情最动人的注脚,也是无数戍边人与他们背后的家庭,在这个象征团圆的节日里,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
本文来自【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