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开心了,终于找到满意的工作,以后就在天津安心上班了。”近日,灵台县务工人员王亚涛在天津顺利上岗就业,第一时间向家人分享喜训。

已踏上工作岗位的“津灵工匠”。
今年23岁的王亚涛,是灵台县什字镇西郊村人,中专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今年初,王亚涛借助人社部门举办的“津灵工匠”劳务协作品牌暨灵台输转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项目,在天津津南区通过半个多月的叉车操作培训,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后,被天津禹帆物流有限公司聘用,成为一名产业工人。
“没想到培训完就能就业,而且聘用我的这家企业规模大,福利待遇也不错。”王亚涛开心地说。通过培训,他不仅掌握了一门就业技能,还顺势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和王亚涛一样,首批参加“津灵工匠”培训的43名学员,目前都接到津南区定向推荐的优质企业工作岗位,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据了解,此次培训依托津南区华阳职业培训学校建立甘肃·灵台劳务协作就业培训基地,以“理论+实操+就业”一体化的学习模式开展,设置了叉车操作、低压电工、家政服务三大专业课程。培训学员们通过相关考核即可拿到国家认可的技能等级证、特种作业操作证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证。同时,津南、灵台两地对接了一汽大众、荣程钢铁、新日电动车等企业,并归集普工、保安员等其他岗位,全力满足首批输转人员就业需求。
技能是立身之本、就业之基。从“职业小白”到拥有一技之长产业工人的蜕变,完全得益于津南区“技能赋能促就业 津灵携手筑未来”——“津灵工匠”劳务协作品牌暨灵台输转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项目,该项目以技能培训供需对接精准赋能群众稳定就业,助力东西部协作向纵深迈进。天津市津南区在帮扶灵台县的实践中,通过“精准对接、技能赋能、就业增收”的创新模式,探索出一条“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品牌打造”的东西部协作新路径,为帮扶地区劳动力输转提供了高质量的就业。
为实现劳动力外出稳定就业,努力扩大就业规模和提高就业稳定性。“津灵工匠”劳务协作品牌暨灵台输转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项目通过灵台县人社局摸清劳动力培训意愿,面向县内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高校及初高中未就业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等群体,发布项目征集公告,依托津南区华阳职业培训学校建立甘肃·灵台劳务协作就业培训基地,分批次组织人员到津南区“订单化”免费接受叉车司机、低压电工、物业管理等专业培训,培训合格人员定向在京津翼及津南区等相关企业实现稳定就业。
“通过‘培训+就业’的一站式帮扶,实现了用工单位增效和务工人员增收双赢。目前,第二期‘津灵工匠’劳务协作培训已经启动,计划招募学员30人,预计4月中旬抵津参加培训。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着力在技能培训、劳务输转、稳岗拓岗等方面下功夫,推动更多灵台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就业增收。”灵台县人社局局长刘军说。(记者 景洁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