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益受法律保障。近日,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法院以“雷霆查控+柔性释法”组合拳,高效执结4起劳动争议案,不仅让劳动者及时拿到“血汗钱”,更为企业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诚信课。
据案情介绍,市民朱某等4人曾在某公司工作,后因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等问题与公司产生纠纷。经劳动仲裁裁决,该公司需支付朱某等人相应款项,但公司未履行裁决义务,朱某等人遂向槐荫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据了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为防止被执行人转移财产,避免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落空,执行法官在立案后通过网络查控系统,第一时间对被执行人某公司采取强制措施,依法冻结该公司账户,为后续执行工作提供了保障。账户冻结后,该公司负责人主动联系法院,希望能尽快解除冻结。执行法官以此为契机,积极向对方释法明理。一方面,积极向公司负责人释明,如果拒不履行生效仲裁裁决义务,将会继续对其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对公司经营和企业信誉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守信激励”正向作用,鼓励、引导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生效裁判义务。经过法官释法说理,公司负责人认识到了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严重后果,也认识到了企业应当诚信经营,依法支付劳动者报酬,愿意积极和申请人协商解决。在执行法官的工作下,双方自愿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公司按照协议约定,将款项支付给朱某等4名申请人。至此,这4起劳动争议执行案件高效圆满执结。
据介绍,在这系列案件中,面对被执行人拖延履行情况,槐荫法院执行局果断采取冻结账户的执行措施,形成强大威慑力,促使被执行人主动配合。同时,执行法官积极向公司释法明理,促使企业主动履行义务,推动案件快速和解并履行,既保障劳动者权益,又提高企业法律意识,用实际行动让法律文书兑现为群众手中的“真金白银”。
记者:李震 编辑:陈彤彤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