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倚梓林,西枕潼水”的梓潼,既是古蜀道翠云廊的起点,也是全球华人共仰的文脉圣地。七曲山风景区以文昌文化发祥地和古柏林享誉海内外,有以古蜀道、古皇柏、古建筑、古文化为主体的人文景观50多处,文化底蕴极为深厚,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而大庙这座始建于东晋的古建筑群,现今保存着元、明、清三代建筑23处,被誉为“中国古建博物馆”。

在大庙你既能看见宫廷式的建筑,庄严而恢宏,也能看见园林建筑的写意与优雅;更能看见民间营造法式的精巧和别出心裁。唐代大诗人李商隐,三次游梓潼,把文昌帝君、演武铺、郎当驿、关帝庙、五妇岭直到长卿山、古石牛堡等,以诗赋向全国宣传介绍。因此“帝乡”之名,四海洋溢。
走进大庙,矗立于中轴线起点的百尺楼为七曲山大庙的正山门,又名忠孝楼、星主楼、魁星楼,始建于明代。三层楼阁由46根巨柱凌空托举,完美诠释明代“楼阁式建筑”的精髓。虽经数百年风雨地震及川陕公路来往汽车振动,仍然保存完好。
文昌宫的正殿就位于七曲山大庙古建群的中心部位,是供奉文昌帝君的主殿,据《咸丰梓潼县志》载,此殿“清雍正四年冬与百尺楼被野火焚烧,雍正十年重建”。正殿平面呈正方形,单檐歇山造,穿逗抬梁木结构,十一架梁前后乳栿搭牵用五柱,通高12.3米,面阔22.5米,进深四间21.5米,明间及次间为殿堂,两稍间系走廊。殿宇明间前后置以六合格子穿心门,次间安有四合格子门,殿堂两侧与次间均用规格条石和青砖垒砌墙壁,左右两廊安置古朴棂栏,显得格外利落空敞。
受七曲山地形限制,工匠创造性采用“顺势营造”策略:文昌正殿、桂香殿、天尊殿构成主轴线,而关帝庙、望水亭等建筑则依山势错落布局,形成“形散神聚”的空间韵律。这种“因形就势”的智慧,在桂香殿元代“减柱造”工艺中达到巅峰——通过精简殿内立柱,既扩展了祭祀空间,又使殿内藻井与七曲山轮廓形成巧妙呼应。
站在七曲山巅,看古柏掩映下的飞檐斗拱,方知“建筑是石头的史书”的真谛。这座用木石写就的建筑史诗,正等待着每一位来访者解读其中跃动的文明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