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7.07亿,同比增长8.9%;接待总收入4120亿元,同比增长5.6%。乡村旅游热度的提升,与我国一直以来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息息相关。
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产业振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路径。一方面,良好的人居环境能够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要素向乡村集聚,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支持。另一方面,产业振兴能够为乡村创造更多经济收入,为人居环境整治提供资金支持,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使农民更有能力和意愿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产业发展还可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乡村社会繁荣,形成良好乡村社会氛围,为人居环境整治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
这些年,我国以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超45%,村容村貌明显提升。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村电商、休闲旅游等产业稳步增长。接下来,坚持以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还要强化二者有效衔接,着力解决西部地区乡村产业基础薄弱、乡村环境资金投入不足和整治意识不强等问题。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夯实产业振兴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结合乡村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尤其注重培育壮大乡村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乡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加强规划引领,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产业振兴协同发展。将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产业振兴纳入统一的规划体系,充分考虑乡村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实现协同发展。在推动过程中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建立健全协同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人居环境整治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广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举办培训班、开展主题活动、树立典型示范村等方式,提高农民对人居环境整治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农民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增强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人居环境整治资金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足额到位。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为人居环境整治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强化对乡村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通过表彰和奖励等方式,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热情,有效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产业振兴的深度融合,实现乡村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再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