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合伙人与片区融合发展新模式

0

发布会现场

大众网记者 朱铜辉 济宁报道

9月10日,济宁市乡村振兴合伙人与片区融合发展新闻发布会在泗水县圣水峪镇举行。

据了解,近年来,济宁市以合伙人模式为抓手,汇聚各类人才投身示范片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将“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作为服务片区建设的核心举措,累计招募合伙人1031人、片区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落地项目725个,带动农民增收6亿元以上,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报道,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了人社力量。

济宁市聚焦示范片区“资源闲置、人才短缺”痛点,创新招募机制,让合伙人与片区需求精准匹配。济宁市在全市308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150处“乡村振兴工作站”,全面摸排乡村特色资源及闲置资产,征集村“两委”合伙意向,累计征集合伙项目1105个。济宁市在重点城市设立“合伙人招募联络站”,主动对接清华大学、华润集团等高校、企业,寻访乡村运营团队、产业专家。济宁市依托招商引资推介会、在外商会等渠道,每年两次集中发布合伙人“招募令”,招引企业家、创业者、投资者、济宁籍在外能人。济宁市鼓励合伙人以创办企业、资金投入、技术入股、创意开发等方式,与村集体共同开发资源、发展产业项目,实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各显其能、各尽其才”。近年来,济宁市优秀合伙人充分发挥资源、人才优势,合伙打造等闲谷艺术小镇、牛楼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多个产业项目,让片区闲置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带动农民就业3.6万余人。

济宁市围绕示范片区合伙项目“落地难、发展慢”问题,构建政策、服务、培育三位一体支持体系,确保项目稳步推进。一是强化政策集成。济宁市出台《支持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的若干措施》,联合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编制合伙人政策包,在规划发展、项目报批、土地流转、创贷申领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济宁市完善专班服务制度,将合伙项目纳入服务专员常态化联系服务范围,提供政策落实、人才招引、用工招聘、技能培训等全链条服务。济宁市开展合伙人“问需问计”活动,形成需求清单、建议清单,依托“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开展专家服务片区发展系列活动,为合伙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去年以来服务片区合伙项目36场次;召开合伙人助力产业发展研讨会,举办合伙人专题培训班,为合伙人与重点企业、特色乡村合作“牵线搭桥”。济宁市对优秀合伙人,开通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纳入“圣地人才一卡通”发放范围,授予“名誉村民”“名誉村长”等荣誉称号,单列返乡创业优秀人才奖励项目,让合伙人在乡村发展有待遇、有荣誉、有机遇,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济宁市立足“合伙人得发展、片区得提升、村民得实惠”的目标,让合伙项目成为示范片区振兴的“引擎”。济宁市引导合伙人依托片区特色资源,打通产业链条。在金乡大蒜示范片区,合伙人牵头建设智慧化基地,推动大蒜产品从“初级售卖”向“精深加工”转型;在汶上芦花鸡示范片区,合伙人打造“养殖+加工+电商”产业链,带动片区特色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济宁市鼓励片区村集体、村民积极参与合伙项目,村集体采取盘活闲置厂房、集体用地等经营性资产或直接投入资金等方式入股,村民通过房屋出租、开办店铺等方式参与,实现资源集约利用、项目稳定分红。去年,济宁市依托合伙人等模式,实现村集体增收1.2亿元。济宁市健全合伙项目用工保障机制,组织开展项目用工技能培训、市场招聘等活动,优先推荐片区村民到合伙项目就业,支持村民围绕项目配套自主创业,提供创贷资金、创业指导,仅“尼山鹿鸣”一个项目就吸纳就业2000余人。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今年,为推进乡村振兴“百区千村”三年行动冲刺攻坚,贯彻落实省人社厅“寻找乡村振兴合伙人行动”部署,济宁市再次聚焦全市308个示范片区,精选出109个重点合伙项目岗位,涵盖高效农业、畜禽养殖、乡村文旅、研学体验等领域,我们尤其渴望精通项目运营、资本运作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