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持续反弹,市场处于震荡向上修复期,此时可转债进可攻退可守,具有更高的安全边际,且在股价上涨时能够体现出股票属性,投资者在市场修复期买入并持有可转债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近期A股板块轮动频繁,反映出资金仍以试探性布局为主。从历史经验看,市场从底部修复往往需要经历反复震荡的过程,盲目追涨杀跌极易被套牢。此时,投资者需更注重资产的安全边际,而可转债的独特属性恰好契合这一需求。
一方面,可转债的债券属性为其提供了价格下限。即使正股持续下跌,可转债价格跌至纯债价值附近时,其纯债收益率也将吸引配置型资金入场,形成支撑。以当前市场为例,多数可转债到期收益率已高于同期限国债,部分标的甚至出现收益率溢价,持有到期仍能保本。另一方面,若市场反弹,可转债的转股溢价率会随正股上涨而压缩,价格弹性显著提升。
在当前的市场修复期,A股市场的核心特征是结构性机会与波动并存,可转债的相关条款,刚好帮助投资者做到动态调整风险收益比的功能。
当正股股价持续下跌时,可转债价格接近纯债价值后,跌幅将显著小于股票。例如,某转债面值100元,纯债价值90元,即便正股下跌30%,转债可能仅跌至92元至95元区间。而一旦正股企稳,转债将率先反弹。
当市场出现反弹时,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两类可转债。一是低溢价率的平衡型转债,这类品种与正股联动性强,适合博取弹性。二是正股处于景气回升行业的小盘转债,容易在板块轮动中爆发,比较适合激进型投资者。
此外,投资者还有机会享受到可转债降低转股价的额外收益,如果投资者买入了转债价格接近纯债价值,同时正股股价远低于转股价的可转换债券,此时一旦上市公司宣布降低转股价格,可转债的转股溢价率将会快速下行。此时只要正股股价出现一定的反弹,可转债的属性就会从纯债型向平衡型转变,其中蕴含的看涨期权价格也就会大幅提升,投资者的可转债收益率有可能会超过投资者的预期。
不过,投资者也要注意回避双高可转债的投资风险,部分可转债因为流通盘相对较小,价格可能虚高,转债价格也显著高于正常水平。如果投资者买入这样的双高可转债,一旦出现上市公司宣布强制赎回可转债,或者主力资金意外撤退,可转债的价格都会向合理价格不断回归,投资者将会因此出现较大的投资损失。
同时,投资者也要关注可转债对应正股的业绩和基本面,如果上市公司出现业绩爆雷,债务无法履约,那么可转债的纯债价值也会出现崩塌风险,持有可转债的投资者可能无法按照纯债价值卖出可转债或者到期拿回本息,即可转债只能抵御股价正常下跌的风险,无法抵御公司层面的财务风险。
北京商报评论员 周科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