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4月12日下午,伊朗与美国就解除制裁和核问题的首轮间接谈判在阿曼结束,这是自2018年美国宣布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以来,美伊两国间首次举行高级别正式谈判。双方同意,谈判将在接下来一周继续进行。
目前,各方均表示会谈“积极”和“有建设性”,也都展现出了继续对话的意愿。那么,如何看待此次接触释放的信号?后续谈判又能否突破僵局?
特约评论员 苏晓晖:这次谈判是自2018年5月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内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之后,美国与伊朗之间首次开展的正式谈判。双方均认为此次沟通具有建设性,并表达了继续会谈的意愿。从这种谈判意愿中,我们能够明显察觉到双方各自的需求。
美伊谈判意愿背后是各自需求

特约评论员 苏晓晖:从美国方面来看,当前特朗普政府的首要目标依然是借助谈判,而非军事行动,来消除伊朗的核能力。此前,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美期间,双方就伊朗问题进行了探讨,之后美方释放出信号,认为若参与以色列打击伊朗的行动,美国将付出巨大代价,这对美国而言极为不利。因此,通过谈判达成目的,依旧是美国的重要目标与选择。如今,临近特朗普执政100天,美国需要在外交领域展示自身能力,而推进与伊朗的谈判,营造迅速达成目标的舆论氛围,便是美方采取的策略。

特约评论员 苏晓晖:从伊朗角度而言,伊朗关注的不仅是美国长期制裁给伊朗国内经济和发展带来的严重损害,还意识到当下正处于关键时间节点。2015年7月伊核协议达成,如今10年期限即将届满,到期后联合国安理会需进行投票,决定是否重启对伊朗的全面制裁。这对伊朗而言迫在眉睫,而美国作为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伊朗自然需要与美方进行沟通。
美伊将继续博弈 难一蹴而就解决问题
特约评论员 苏晓晖:此次谈判中,双方均强调了建设性,但谈判难以一蹴而就解决所有问题,美国和伊朗仍在展开复杂的博弈。
首先,首轮谈判以间接形式进行。美方要求直接谈判,但伊朗方面显然有所顾虑,认为与美国直接谈判,美国会更容易施加压力。因此双方仍在就后续谈判机制进行沟通。
其次,从目标层面看,美国如今的目标已不仅局限于针对伊朗制造核武器的能力,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彻底解决伊朗核计划问题。所以,在美国和伊朗双方的博弈中,当美国提出更高方案时,伊朗自然期望美国在制裁等方面进一步让步,伊朗不希望美国通过谈判达成其他方面的目标,甚至包括对伊朗的导弹能力和地区影响力进行限制。

特约评论员 苏晓晖:由此可见,从双方的诉求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明显差异。在后续的博弈中,既涉及美国中东战略意图的进一步落实,也包含伊朗作为地区大国与美国的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