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河南老人做自媒体,给超7万网友当奶奶

0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翟钰洁

事情还要从一个新手机说起。

年过八十的盛悦之自认脑子还灵光,配得上一个智能手机。

但到了手机店,连店员都劝她:“买个老年机吧!用智能手机人家会把你的钱都骗走。”

最终悦之被一个老年机“招安”。

——可她“贼心不死”。

两年后,她在社交平台上扬眉吐气地写道:“80岁了,自己买了个新手机。”帖子意外爆火,收获大批网友点赞。有人把她过往480多篇帖子看了个遍,还在评论区下艾特朋友称:“希望咱俩80岁的时候,也能自己骑车上街买手机。”

今年82岁的盛悦之是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人,退休前,是名教龄30多年的小学语文老师。

3年前的一次大病初愈,促使她接受女儿的提议,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生活。买鞋、看病、做饭、运动、赶集……这些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琐碎,成了超7万网友追更的连续剧。

悦之买了个新手机

2024年秋,悦之给自己买了个新手机。

孩子们不在身边,置办“大件”前,悦之难免犹豫良久。想到闺女常说“给自己买东西也是老年生活的一部分”,她下决心上街,花1200元钱买了台智能手机。

新屏幕亮起的那一刻,悦之既兴奋又激动,小心地把世界斜在掌心。

之前的老年机被她称为“烂手机”,退居二线。

她评价“那位老员工”时称:“不好使、速度慢,才六七百块钱。”

悦之很久之前就想要个智能手机。

买第一个手机时,手机店的店员劝她:“姨,你都老了,就买个老年机吧!用智能手机人家会把你的钱都骗走,你也不会用。”

老年机在性能上捉襟见肘,胜在安全。

安全的代价,是有限的宇宙边界。

儿子英年早逝,悦之不想给两个女儿添麻烦:于是暂且打消买智能手机的念头,接受自己拥有一个蹩脚老年机,并在互联网上小试牛刀。

盛悦之给自己起的新网名,就叫悦之。

她从自己出生那天讲起,讲到今时今日。3年来已累计发帖480多篇。

早期发帖时,她先在纸上手写,再拍照发出去。这种风格在社交平台上独树一帜,很快小获成功。可随着帖子越来越火,粉丝越来越多,悦之想一一回复评论的念头难实现了。因为老年机很卡、很慢,简直拖她后腿。

悦之的时间很多,也很少,她想快起来,别浪费。

智能手机之于悦之,如虎添翼。

在新手机上,她改用手写输入法,写完就发,比以前快多了。但也有弄巧成拙的时候。有次网友问她吃饭了没,她回:“我正在吃孩子。”少一个标点闹出的笑话,让她对智能手机爱不释手的同时保持警惕。“老了老了,顾前不顾后。”悦之自嘲道。有空就看,没空就放下,以免大脑被手机殖民,成了“网瘾老年”。

做自媒体博主3年,她不理解流量焦虑,也不关心吵吵嚷嚷的直播带货。5000块平台奖金,是她从互联网得到的唯一实物回报。拿到奖励后,她给孩子们一人发了200元的红包,这样便心满意足了。她高兴地说:“想不到的事儿。”

悦之自认脑子还灵光,配得上一个智能手机。

但自己的身体机能确实变慢了,驾驶正常速度的电动三轮车对她来说危机四伏:年前过隔离带时,一个加速让她摔断了两根肋骨。换成电动轮椅后,她仍能开往四面八方,但速度慢得像“蚂蚁爬”。

悦之着急,但也知道“好好活”这事儿急不得。

悦之的生活充斥着这样快与慢的鼓点,就像电影蒙太奇:哪怕被困在衰老的躯壳里,思想也能日行千里;就算心思走远,肢体的慢动作也能将遥远的烦恼拉回——多么相得益彰的枯萎与旺盛。

老友记,新友记

不知从何时起,悦之的家成了“民间办事处”。

每月的1日到10日,就有20多位老年人来到她家,请她帮忙认证高龄补贴。

据许昌市高龄补贴办理指南,具有许昌市户籍且年满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每月领取老年津贴。办理方式有两种:线下或线上小程序。每月须进行一次人脸识别认证,津贴才能在当月发放。

这成了老年圈里的一件要紧事。

悦之学会后,便用自己的账号帮周围的老年人认证,省去不少腿脚。

因为手机卡的流量不够用,她便招呼大家上自己家去,家里有网。久而久之,悦之的家就成了一个老友聚集地。他们闲暇时聊家常、打牌、一起趴在窗台边看雪景。

从乡下搬到城里已有14余载。

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到用自己的热心肠串联起新的交际网,悦之愈发甘之如饴。她拒绝“废物式养老”,不仅自己学会了调节空调、骑电动车,还手把手教同龄人玩转智能手机。退休不退脑,这位银发讲师“老树枝头仍结桃李”。

很少有邻居知道悦之在网上有这般耕耘。

但无论何时被悦之招呼拍视频,都会自然地上前帮忙。

她家在一楼,门常虚掩着,碰上谁经过,就叫住帮自己拍一段。悦之说:“家里监控拍不到的地方,都是这些邻居帮忙拍的。”

悦之曾说,养老要靠“四宝”:老伴、老宅、老本、老友。

老伴去世后,老友成了她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她乐于每天为别人做点实事,这样心里踏实。

悦之和老伴在老家时的合影

悦之没忘记,她还有7万多个互联网新朋友要关照。

许是老年博主在互联网上还算“稀客”,网友们对这位活力满满的“云奶奶”格外热情,叮嘱的话有一箩筐:“奶奶,别吃太多雪糕”“奶奶,别乱点手机上的链接”“奶奶,早餐记得营养均衡”……他们允许自己沉浸在悦之的具体里,因为这些具体曾一字一句驱散着他们身上名为焦虑的迷雾。

彼此仰仗,悦之自然不愿辜负粉丝朋友催更的期待。

好在她早已养成写日记、记账本的习惯,写起电子日记来驾轻就熟。

老伴在时,会帮她整理好一摞摞的日记本,并郑重地用漂亮书法配上封面。他曾打趣说:“整理整理,以后出本书。”如今,手机取代了日记本,热浪般的流量冲走墨香,网友成了那位“老编辑”的接棒人——点赞为签,评论作注,继续装帧着她未完待续的人生手稿。

许是越了解越觉亲近,不少粉丝干脆叫她“悦之”。闺蜜聊天般,将难言的情绪泊进她久旱的眼纹——

“悦之,我失业了。”

“悦之,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悦之,我想换个城市。”

悦之不觉得冒犯,反格外珍惜这些难得的诚挚。她把自己当成避风港湾,在评论区一遍遍地安抚那些不幸触礁的小船:“孩子,车到山前必有路,路到天边有通途。能走的路多着呢!”

在日复一日的“云端汇报”中,悦之和粉丝悄然完成双向奔赴。晨光与暮色般笨拙的交换,正使他们各自长出更有力的翅膀。

常青树

刚有手机的时候,悦之急需一个微信名,老伴提议叫“老槐树”,与她老家的地名呼应。悦之不悦,说老槐树易生虫、落叶多,不中听,最终将微信名定作“常青树”。

后来老伴生病,“常青树”也险些倒下。

即便请了护工,老伴仍事事依赖悦之:买药吃药、倒水做饭,悦之手上的活儿一样没少,最终身体累出了问题,再难坚持。大女儿紧急把她接走照顾,又将父亲送去养老院,才平息这场“兵荒马乱”。

回想起老伴在养老院最后的孤独时光,悦之至今心有余悸,她也因此更向往居家养老。为着这个独立自主的目标,悦之决心改掉自己“爱操心”的毛病。心思重,身体哪能松快?

搁以往,哪个孩子晚归了、谁家的事儿没有着落,悦之都会急得团团转。直到眼泪在儿子和老伴离世时流干、直到自己年过八十,悦之才敢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她说:“俺娘都活了94岁,我爱运动,目标是活到100岁!”

悦之年轻起就爱打乒乓球。刚搬到城里时,还因打不成乒乓球伤心了一场。她常看体育频道的各类比赛,喜欢老当益壮的乒乓老将倪夏莲。如果外面天气不好,她就在家用“乒乓球训练器”自娱自乐——对着空气发球,照样能击退恼人的黄昏!

年龄不是悦之的烦恼。

年龄是悦之的强项。

82岁仍高度自主的悦之,是当之无愧的“老有所成者”,可她不愿在年轮上大张旗鼓地留下痕迹。孩子们谁提起过生日的事了,她就赶紧眨眼阻止:“别说别说”。

悦之解释称,从自己祖母那一代就不过生日。因为每过一次生日,神明就会记上一笔。“别吭声,慢慢活。”像彭祖守护长寿天机一样,她成了光阴的信徒。

悦之在80岁才吃上人生的第一口生日蛋糕。那唯一的一次,算作是对新生命起点的庆贺:是80岁,也是新的18岁。正如她个性签名说的那样:80岁,人生刚刚开始!

她不愿温和地走入那个良夜,她正用极强的生命力呵斥时间的流逝。

不服老、不怕老——正在这位耄耋老人身上渐成新气候。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