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1日讯(记者 杨铭琪)日前,福田区人力资源局全国首创《福田区政务辅助智能机器人管理暂行办法》,获深圳基层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十大优秀案例;“数智员工”仲裁应用场景获得央视知名栏目《焦点访谈》关注和报道;仲裁院2024年结案率全市第一获全省推广;成为劳动仲裁领域的“硬核榜样”,再次擦亮了“福田仲裁”的金字招牌。
福田仲裁案件激增,探索破局手段
近年来,伴随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新业态用工模式兴起以及劳动者维权意识显著提升,深圳市福田区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持续攀升。2021至2024年间,福田区人力资源局受理劳动争议案件数年均增长约1000件,2024年受理案件数已增长至近6000件。对比之下,福田区人力资源局现有专职仲裁员更是仅有 16人,人均年办案量达310件,远超省、市仲裁员人均办案量标准,加之仲裁庭数量有限,案件积压风险与办案压力持续加剧。面对案件激增、人手紧缺、庭室数量限制等多重挑战,福田区人力资源局主动作为,以数字化改革为突破口,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率先探索并推广“数智员工+劳动仲裁”福田模式,实现仲裁工作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
“数智员工”上岗,工伤裁决效率飙升30%
福田仲裁效能飞跃的核心密码,在于全省率先落地的“‘AI数智员工+人类员工’协同仲裁模式”。该模式深度融合DeepSeek大模型技术,打造出具备法律文书撰写、证据智能分析能力的“数智员工”。成效令人瞩目:工伤类简易案件的裁决书初稿撰写时间大幅压缩,关键证据要素提取准确率从过去的约50%跃升95%,基本实现了从庭审笔录、关键证据到文书生成的“快速直通”,工伤案件裁决书初稿生成时间从“小时级”提升至“分钟级”。改革后,工伤类案件整体裁决效率提升30%。这一创新实践吸引了包括CCTV-1《晚间新闻》《焦点访谈》,CCTV-2《经济半小时》以及CCTV-13《新闻1+1》等重量级央媒的密集报道。

卷宗“一键生成”,办案迈入无纸新时代
福田仲裁在市人社局仲裁院的带领下,全面落地“电子卷宗随案生成”。该模式彻底革新传统纸质案卷流转方式:当事人在线提交的电子证据、全流程电子扫描及系统生成的仲裁文书,通过智能服务平台实现自动编目、精准挂接,同时提供电子阅卷、卷宗梳理和在线归档等全链条服务。从2024年7月开始启动“电子卷宗”以来,福田区累计扫描转化电子卷宗5000余件,为数智仲裁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福田区政务大模型2.0版页面。
目前,市、区两级仲裁院已在电子卷宗应用上树立全市标杆。这一转型显著缩短了案件内部流转耗时,降低了卷宗管理的人力和储存成本,标志着仲裁业务正式由“纸质时代”跨入“数字纪元”,也为构建全流程在线仲裁服务体系铺平道路。
“福田模式”获全省推广,鼓励各地探索新路径
“福田模式”在全省仲裁工作会议上受到肯定并推广,会议认为,福田区“数智员工+劳动仲裁”改革是科技赋能政务服务的生动实践。会议强调,各地要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智慧仲裁新路径,以数智技术提升争议化解质效,为营造广东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仲裁力量。

福田区人力资源局数字仲裁庭。
福田区人力资源局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数智化改革,探索AI技术在复杂案件中的应用场景,以“效率+温度”回应新时代劳动者的仲裁新需求。

福田区人力资源局仲裁院收到锦旗。来源:深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