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我们就迎来了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在民间有着诸多的传说,但流传最广的是屈原的故事。
屈原深受人们爱戴,但遭人陷害被赶出都城,流放在外。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词,如《离骚》《天问》《九歌》等。后来,秦军攻破了楚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却无能为力。最终,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抱石投江殉国,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华章。
屈原死后,人们怀念他、崇敬他。每到五月初五,人们便把食物用苇叶包起投入江中,作为敬献给他的祭品。从此,就有了端午吃粽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说到粽子,我可就有话说了。
端午节前一两天,妈妈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准备好馅料和糯米,只见她左手拿起一片粽叶迅速的卷成漏斗状,右手抓起一把泡好的糯米装进粽叶里,再塞几块猪肉,最后用粽叶把它们牢牢包住,一会儿功夫,碧绿的粽叶,雪白的糯米,新鲜的猪肉,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个饱满的粽子。接下来便是煮粽子了,把粽子下锅蒸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吃了。粽子出锅之后,剥开一层又一层的粽叶,露出白中带黄的糯米,咬上一口,软糯无比,真叫人回味无穷。
端午到,粽子香。片片粽叶,包裹的不仅是佳节的仪式感,更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包粽子,包的是一份快乐;吃粽子,吃的是一种幸福;过端午,过得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