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棕榈油市场因美国生物柴油政策的调整而出现显著波动。BMD毛棕榈油在休市后跳空高开,触及半个月高位,内盘油脂品种也集体上涨,棕榈油主力合约日内涨幅超过2%,一度涨至9300元/吨。这一波行情的背后,是美国环保署(EPA)正在考虑大幅提高生物柴油的掺混义务,可能将生物柴油义务掺混量从33.5亿加仑提高到55亿至57.5亿加仑。这一政策预期直接推动了油脂板块的上涨,尤其是棕榈油价格的反弹。
美国生物柴油政策的调整对棕榈油市场的影响深远。根据EIA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在美国生物质柴油投料中,豆油占比约35%,动物脂肪占比约21%,废油占比约19%,菜籽油占比约13%,玉米油占比约11%,其他油脂占比约1%。若政策兑现,生物质柴油掺混量可能提高21.5亿至24亿加仑,这将显著增加对油脂的需求,尤其是豆油和棕榈油。由于国际豆棕价差过大,印度植物油进口已从棕榈油转向美豆油,但随着美国生物柴油政策的转向,印度进口可能再度转回棕榈油,从而推动棕榈油价格的回升。
然而,棕榈油市场的基本面并不完全支持价格的持续上涨。二季度,棕榈油产地预计将进入供强需弱的格局。斋月之后,产地供应转向宽松,库存累积的预期较强。SPPOMA数据显示,2025年3月1日至25日,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环比增加5.10%。尽管产量增加,但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出口表现却不尽如人意,高频数据显示3月出口环比下滑。此外,印尼此前宣称于3月全面落地B40政策,但该政策至今尚未有效落地,此前利多预期逐步落空。印尼棕榈油基金今年补贴力度有限,未能享受补贴的生物柴油消费是否达标仍有待验证。POGO价差约330美元/吨,而棕榈制生物柴油生产成本通常在60至70美元/吨,这意味着棕榈油制生物柴油掺混亏损在390至400美元/吨,亏损处于近8年同期高位水平,不利于生物柴油消费。
国内棕榈油市场同样面临供需两弱的局面。由于国际棕榈油价格高位运行,国内买船情况不佳,进口量维持在较低水平,与此同时国内需求相对疲弱,棕榈油整体维持低库存运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上周国内新增3船洗船,船期均为5月,未见新增买船。3月末棕榈油库存处于近7年同期次低水平,4月初棕榈油近月合约贴水4月船期进口棕榈油700元/吨左右,在低库存、高贴水背景下近月合约临近交割,预计可能表现偏强。然而,随着棕榈油步入增产周期以及印尼棕榈油生柴消费的不确定性,棕榈油偏强走势较难长期维持。
综合来看,美国生物柴油政策的调整为棕榈油市场带来了新的变数,短期内推动了价格的上涨。然而,棕榈油市场的基本面并不支持价格的持续走高。二季度,产地进入增产周期,供应转向宽松,印尼B40政策的延迟也消耗了市场信心。国内棕榈油市场供需两弱,缺乏翻转性影响,预计二季度棕榈油价格先扬后抑的概率较大。投资者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及供需格局的演变,以应对市场的波动。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