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药品72小时、急救药品8小时送达村卫生室 阳新40余万农民告别用药难

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磊 肖露 通讯员 王贤富 明月新

春天,乍暖还寒,心血管疾病、感冒咳嗽悄悄找上门。3月10日,阳新县王英镇隧洞村卫生室医生刘河江看着药柜里日渐减少的药品,盼着前一天在网上集采的新药快点送到。此时,配送员盛俊驾驶小货车正穿行在阳新各镇村,为沿线乡村送药。当天18时许,药品送到刘河江手中。

一般药品72小时,急救药品8小时送达!去年来,面对基层群众抱怨“半个月才盼来药”,基层药品配送堵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黄石市、阳新县两级政府推动医药、医保联动改革,破解40余万阳新农民用药难。

药柜里装着烦心事

用药贵解决了,又面临用药难

湖北维尔康医药有限公司配送员把药品送到阳新隧洞村卫生室。(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露 摄)

阳新县常住人口90万余人,半数在农村。白沙镇坑头村卫生室,满满的药柜装着全村人的忧乐。

2020年,54岁的返乡村民欧为华查出患有高血压,在医生的指导下,他长期服用名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降压药。每个月,欧为华花费4元便能从村卫生室里买到这种药,价格低廉,疗效也不错。

村卫生室医生欧阳军轻点鼠标,便在湖北省药械集采平台上为欧为华下单购买降压药。他说,近年来,随着全省集采药品进村,农民用上放心平价药。特别是新冠疫情后,镇、村基层医疗设施服务提档升级,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

然而,新问题随之出现。坑头村居民2598人,糖尿病人有120人、高血压患者256人,但村卫生室里供应的药品常不足80种,最急需的“两病”药则更少。去年,欧阳军以20元一支的价格在省药械集采平台上帮村民购买2支胰岛素,等了快一个月才收到药。

配送公司给出解释:由于村里订的药少价低,公司一时难以配货。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了解到,因配送不畅,村卫生室药柜时常“喊饿”,尤其是诸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这类治疗“两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集采药——用药难、送药慢成为农民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去年,黄石市政府在日常督导调研中发现基层药品配送未能完全满足农村居民需求,遂将该问题列入医药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

药品配送企业洗牌

从挑肥拣瘦到承诺限时送达

3月10日下午,湖北维尔康医药有限公司配送员盛俊接到派单,将清点好药品装车,为阳新县西部最偏远的下泉村、鲁山村和隧洞村送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露 摄)

3月10日14时许,湖北维尔康医药有限公司配送员盛俊接到派单,将清点好的药品装车,准备为阳新县西部最偏远的下泉村、鲁山村和隧洞村送药。这些药品价值1500余元,半车厢装不满。车辆从阳新县兴国镇出发,一路配送用时近4个小时。“算上油费、人工费,跑完这单肯定亏。”公司负责人尹晓婷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了解到,阳新农村一年药品采购量6000余万元,由四家企业配送。其中,两家本地民营企业为湖北维尔康医药有限公司、湖北民生医药有限公司,市场份额66%。另外两家为国药、上药两家国企下属配送企业。这些医药配送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每单药品销售中提走3%至7%的差价。这几年,基层用药贵问题得以缓解,配送企业的跑单利润随之缩减。同时,农村居住分散,农民没有囤药习惯,农村药品配送成本更高。

“为了生存,企业开始挑肥拣瘦。”阳新县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股股长黄学斌说。

去年,黄石围绕打通农村基层用药“最后一公里”,推动阳新药品配送行业洗牌。在政府引导下,两家国企考虑其市场份额小、运营成本高等情况,主动退出阳新市场。同时,阳新将辖区分为南河片、北河片两大配送区域,由剩下的两家企业分片负责。

黄学斌说,本着利益与责任对等原则,配送企业与片区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签订合同,承诺“村卫生室线上集采下达订单后,一般药品72小时送达,急救药品8小时送达,保障药品供应”。“从目前配送情况看,企业都在约定时间内完成配送,配送率超过95%。”

打通“两病”认定、报销“堵点”

受益人从17人增加到17601人

根据网上集采平台的订单,湖北维尔康医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清点出库药品。

根据医保政策,“两病”参保患者门诊用药费用按55%比例报销,其中对高血压患者最高支付限额为150元/年,糖尿病患者最高支付限额为200元/年,同时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其最高支付限额为250元/年。

这本是针对需长期服药稳定病情的“两病”人员的利好。然而,全县多达79417名“两病”人员,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享受医保报销的仅17人。相关部门调研发现,大量农村“两病”人员有病不吃药,企业有药送不了,加剧基层用药荒、配送难。

白沙镇中心卫生院医生吴海涛称,认定手续繁琐是“堵点”。多年来,参保“两病”人员要凭由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两病”及需要长期用药或住院治疗的诊断证明,经医保部门审核合格并备案登记,才可享受报销政策,意味着农村“两病”人员得往县城大医院至少跑一次。

平原村村医朱纯刚说,报销不方便是“痛点”,由于村卫生室不是“两病”门诊用药保障的定点医疗机构,“两病”人员买药报销只能去乡镇卫生院,“为享受一两百元的医保报销往返折腾,农民宁愿扛着不吃药。”县医保中心主任余立顺坦言,有药不服、有病不报,易致“小病大养”“小病大治”。

去年9月开始,阳新启动医保改革,将26种慢性病和“两病”业务下沉全县各村卫生室,“两病”人员认证权限下放22所乡镇卫生院“两病门诊”。记者看到,排市镇中心卫生院“两病门诊”已挂牌运行,不时有群众前来咨询医保政策。门诊医生说,平均每月来此完成认证的慢性病人超过50人。

数据表明:去年9月至12月,享受医保“两病”待遇的人数从17人迅速突破1.76万人大关。截至今年3月,该县登记可享受“两病”门诊统筹政策的总人数达9.8万人,每月新增申报“两病”人员平均超过300人。

黄石市卫健委主任严定方说,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这场改革实现“三赢”。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