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科技先行。近年来,我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3月18日,宜君县核桃产业发展中心在宜阳街道十五里铺村开展了一场助力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赋能行动,为40余名核桃种植大户、农民技术员送去了急需的核桃春季管理技术,受到了一致好评。
从春季管理到控害减灾,从政策解读到实操演练,专业技术人员采取理论知识讲解和现场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讲述核桃病虫害防控、科学施肥、整形修剪、晚霜防御等技术。同时,现场示范科学施肥、修剪技术要领,让参加培训的核桃种植大户、农民技术员收获满满,对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充满信心。
在印台区咸恒青砧苗木示范基地,技术员张东锋正指导果农修剪枝条:“这种矮化砧木能让苹果树提前2年挂果,密植模式下亩产能提高40%。”
通过引进青岛农科院研发的先进技术,印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成260万株青砧苗木繁育基地,推广矮砧集约栽培模式,带动全区3000余亩老果园改造升级。与传统果园相比,矮化果园每亩用工减少50%,水肥利用率提升30%,苹果糖度平均提高1.5度,每斤售价高出市场价1.2元。
2024年,印台区入选全省秦创原苹果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名单,在乌兹别克斯坦建成青砧无支架矮化密植苹果综合试验示范园。
王益区的“孟姜红”鲜桃久负盛名,深受消费者青睐。走进孟姜塬村的千亩桃园,只见果农们手持智能终端穿梭林间,传感器实时回传的土壤墒情、花芽分化数据在屏幕上跳动,可谓科技范儿十足。
王益区创新推行“春管三部曲”,即通过“三新”矮砧宽行密植技术调整树形,运用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促花,借助无人机群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
“现在手机就是新农具,随时随地就能观测到桃树的生长情况,对我们来说真是太方便了。”正在调试物联网设备的果农李建军说。
目前,王益区已打造高标准桃园400亩、示范桃园200亩,益民果业示范园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全年水果种植面积2.5921万亩,总产量2.9163万吨。
在耀州区石柱镇马咀村的樱桃大棚里,一颗颗红如玛瑙的樱桃令人垂涎欲滴,村民童小莲正抓紧管护,等待一星期后上市。
童小莲说:“我现在有6个樱桃大棚,用的都是农家肥,樱桃口感好、糖度高,每年收益都很好,今年预计每个棚年收入近8万元。”
近年来,马咀村大力发展大棚果蔬产业,先后建成142座温室大棚,形成了“公司+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目前,全村年均生产新鲜果蔬500余吨,2024年设施农业收入达860余万元,户均年增收达4.6万余元。
从智慧农业到农村电商,从农业机械化到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我市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