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食品检验检测,强化风险管理,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今年2月,龙门县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票决通过了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加强食品检验检测、开展校园食品检验检测作为十件民生实事中的一项,备受家长与社会关注。
今年以来,龙门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通过升级改造、严格监督、联防联控三项有力举措,全力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实现校园食堂公益性和安全性双升级。
投900余万元对全县公办学校食堂标准化升级
学生一日三餐看似平常,却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过去,龙门县部分学校食堂存在破旧失修、设备短缺、环境不完善等问题。为彻底改善这一状况,在惠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龙门筹措902.82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全县公办学校食堂标准化升级改造工作,并督促民办学校食堂对标改造。同时,县财政将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从业人员工资、厨房水电气费用等日常运营费用纳入预算,确保学生交纳的餐费100%用于食材采购。
目前全县65所学校(幼儿园)食堂完成升级改造,天花板、地板、线路等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三防”设备和清洗消毒设备一应俱全,惠及全县师生2万多人。
近日,记者来到龙门县龙门中学初中部的学生食堂,映入眼帘的是明亮的灯光、整洁的桌椅、重新装修的墙壁、智能化的刷脸系统。经过仔细观察,记者发现食堂的每一个角落都经过精心设计与改造,在操作区里,双温四门冷藏柜、电汤炉、大锅灶及智能电蒸饭柜等新设备一应俱全。

升级改造后的龙门中学初中部学生食堂里,灯光明亮、桌椅整洁,学生用餐更安全放心。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融心 摄
“从上学期开始食堂就变得和之前很不一样了。装修后,食堂的环境比之前更好了,菜品样式多了,菜量也多了,还从刷卡支付改为刷脸支付,很方便!”该校学生小陈对食堂变化竖起了大拇指。
“现在我们的厨房以及就餐区的环境焕然一新、舒适美观。从上学期起我们学校的食堂采取自主经营模式,同时引进智慧食堂刷脸系统,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用餐情况。”龙门中学初中部党支部书记、校长彭卓芳介绍,日常工作中,该校经常邀请家长到学校陪餐,认真听取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提升校园餐的服务和质量,让学生们吃得更好、更安全、更放心。
龙门县龙华学校的学生饭堂也同样迎来了新面貌,重新翻修的墙壁、新安装的空调、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可口饭菜、统一的餐具、消毒碗柜、电动水龙头等设备,处处体现着舒适、温馨,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就餐体验。
“饭堂升级后,更卫生、菜式更多,还装了空调,吃饭特别舒服。”龙门县龙华学校学生小陈的话语道出了众多学生的心声,也让不少家长觉得放心。
两周菜品不重样,还有“心愿菜单”
除了硬件设施升级,在膳食保障方面,龙门县也下足了功夫,依据学生成长需要和季节特点,统一制定中小学营养菜谱,每天每餐提供两荤一素,保证菜品口味多样、营养均衡,两周内菜单不重样,师生呼声高的菜品还能加入“心愿菜单”。
上午10时,龙门中学初中部食堂后厨里,工作人员正严格遵循卫生标准,有条不紊地进行食材处理和烹饪工作。“我们使用的都是新鲜食材,采购验收、索票索证、食材检测,都通过层层把关,保证食品加工安全。食品要求上,严格按照学生餐出餐标准,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烧熟煮透,确保学生吃上健康、营养、美味的餐食。”彭卓芳介绍。
为确保校园食品安全,龙门县构建起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县教育局深入收集学生及家长意见,组建膳食家长监督委员会,邀请家长深度参与食材采购、验收、制作、评价等各个环节,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学校食堂供应商、服务商选择的重要参考。同时,全面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系统,实现全县学校100%覆盖,做到数据互通、视频共享、闭环管理,让校园餐制作全程接受公众监督。
与此同时,当地建立健全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机制,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及时消除食堂风险隐患,增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和专业性,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火墙”。一方面,龙门县教育局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对全县所有学校饭堂及校园食材配送企业开展拉网式排查,深入学校饭堂操作间、企业库房等地,仔细查看进货查验记录、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餐具清洗消毒以及食品留样等情况,发现问题将通报约谈并督促其立行立改。
另一方面,龙门县纪委监委推动成立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专班,县教育局结合实际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并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明确各方责任,确保“校园餐”工作有序推进。
“饭堂现在环境卫生方面比较好了,菜品也有适当的增加,营养均衡,各方面搭配得都挺好的。食品采购方面足够安全,孩子们吃得放心,家长也能安心。”家长监督员李女士满意地说。
“校园餐”事关孩子身心健康,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龙门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巩固专项行动整治成果,进一步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持续提升和改进全县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水平,让学生吃上安全餐、营养餐、美味餐,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守护师生美好“食”光。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黄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