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邢汉夫)记者从哈尔滨市住建局日前组织召开的2025年度全市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生产暨复工复产安全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为稳步推进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有序复工复产,哈市各施工企业严格执行项目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规定,同时探索建立“无人机飞行”等安全隐患排查新模式。
哈市房屋市政工程项目即将全面复工复产,各建设单位积极开展智慧工地、数字工地建设,强化黑龙江省房屋市政工程数字工地监测服务平台应用,通过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对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进行全面分析、重点管控,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绿色施工管理。同时,严格执行项目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规定,全面落实建筑垃圾减量化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分类收集与存放制度制定以及建筑垃圾排放公示制度等主要工作,今年底,全市新建建筑施工现场实现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排放量每万平方米不高于300吨、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实现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排放量每万平方米不高于200吨的工作目标。
此外,哈市和各区、县(市)住建部门将探索建立“无人机飞行”辅助检查新模式,拓展非现场执法的空中视角,精准抓拍特定违法施工行为。目前,哈市住建局已经委托省建设安全协会编制了《无人机对在建筑工地安全检查应用指南》。今年,将采取监管部门不用进入现场内部,通过无人机飞行检查固定证据,尤其是对于违反重大安全隐患判定标准的事项将直接下达执法建议书。各区、县(市)住建部门、各相关企业也将按照《应用指南》要求开展自检自查,通过采集电子证据,有效破解高空安全检查危险性高、人工检查难以触及的问题,实现对在建工程项目的全方位安全监管,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执法效率和精度,进一步推动安全监管工作向高效、智慧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