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小院夜记

0

潮新闻客户端 赵国虎

夜已静寂,人们都已安睡,只有我还捧着一杯茶,独自安坐在这方小院的竹椅上。

这是一个三合院,厢房是平屋:西侧有两间客房,东侧则是招待厅和厨房。坐北朝南的正屋是座两层小楼,门楣悬着康熙年间的牌匾“金榜题名”,楼上楼下各四个客房,今晚我们住二楼。同行的老伍夫妇住东首的“撷春”,已枕着满屋的春色酣眠;我和妻居西头的“染冬”,欲听飞雪敲窗入梦;中间的“沐夏”与“拾秋”今夜空守,静候着四季轮回。

在夕阳西下时,我们踅进了号称“天下第一村”的淄博周村的一个短巷,巷口悬着“锦巷·状元府”的匾额,门联书:“春赏繁花夏沐风,秋望明月冬观雪。”入巷即见一墙的青藤——四株粗壮葡萄的藤蔓层层叠叠,攀挤着那堵二十来米长的墙垣,垂下一串串淡黄色的花穗,缀满了星屑般的蓓蕾,半透明的五瓣小花蜷在绒毛里细如米粒,白皙中泛着黄润。有的花穗已结出密密麻麻的新果,绿豆般大小,似青玉磨就的椭球。

穿过葡萄墙正中的大门,迎面是尊太湖石,形若弓背老妪托腮凝望,在静候状元游子的归来。正屋门檐垂挂着两对红灯笼,笼须下一对文石狮相视而笑,一只灰色的胖猫自左边的石狮腿间探头张望,眼曈如一道墨色深渊,深邃而威严。

庭院东西厢前,四棵乔木高耸过屋脊,挺拔苍翠,在夕阳下把斑驳的影撒在黛砖的地板上。杏树已褪尽芳华,青茸幼果衔着萎花;李树初结青果,光润,大如半个鸡卵;枣树默然挺立,无花也无果;石榴叶茂花稀,碧叶丛中,新绽的喇叭红花格外地明艳。东厢门前栓着只小犬,目光黯淡,静静地坐着,它对自由也许已不再奢望。墙下狗屋写着个鲜红的“拆”字,并画上了个圆,大概在不久的将来,这小狗也将成为拆迁户。

乔木间摆放着两口雕花石缸,睡莲浮于碧水,青玉盏般的尖苞自墨绿的圆叶间探首,苞尖洇胭脂红,苞底细缝微启,在水下无声舒展。叶下小红鲤往来翕忽,曳尾如散开的红绸。

厢房的墙边,植着些翠竹,我缓步走过,好像悟到了些太白的“绿竹入幽径,青罗拂衣行”的韵味和意境。

昨日,我在泰山之巅伴风云、迎日出;今天,我在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流连,和夏雨荷相会,心绪不免有些亢奋,但一进入这个小院,便趋平和。

经营这家民宿的青年业主说,这里是康熙年武状元王应统府邸的别院,打开门前巷陌或正屋西廊尽头侧门的门锁,即通状元府的后花园。

武状元王应统(1664--1715)字绪光,号敏斋,祖籍山东长山县,康熙二年出生。自幼喜武术,好骑射,康熙二十六年中武举,二十七年成进士,年仅二十五岁就被康熙钦点为武状元,曾随驾平定噶尔丹。辞官回到家乡周村后,把明建四合院扩建成了三进院的状元府。

晚风轻摇斑驳的树影,檐下的红灯把墙染上了一层淡绛,几盏太阳能小灯笼在树底下的栏间泛着柔光。“喵”地一声,小猫又缩回到石狮的腹底,小狗好像早已蜷在“拆”字屋里浅睡。细雨悄至,庭中沙沙声起,我起身上楼回屋。

世间的许多事,才开始就不得不结束。明朝我就将辞别这里,去山那一边的海,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回来,回到这座小院。

关上房门,便隔断了那“沙沙”的细雨声响,在静寂中,我想起了冰心的《诗的女神》:

“她在窗外悄悄的立着呢!

帘儿吹动了——

窗内,

窗外,

在这一刹那顷,

忽地都成了无边的静寂。”

……

二0二五年五月九日深夜于周村状元府别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