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吃7场酒席?看遵义绥阳如何破除陋习树新风!

0

一场特别的坝坝会

“老乡们,排好队,咱们一个个来签移风易俗承诺书!”春日的阳光洒在绥阳县蒲场镇新场村瓦房堡组的农家小院里,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有序地在移风易俗承诺书上签字、按手印。院外,金色的油菜花随风摇曳,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与村民们的欢声笑语交织成一幅动人的乡村画卷。

“正月里一天要吃六七家酒,实在吃不消啊!”村民李月谈起曾经的“歪酒”风气,忍不住摇头叹息。滥办酒席、人情攀比、厚葬薄养……这些陈规陋习曾让许多村民苦不堪言。但今天,他们决定一起改变这种状况。

新场村党总支书记周小拉说:“我们借鉴了小旺草村的成功经验,先和党员、村民组组长等座谈,再和群众一起商量制定了‘十倡十禁’移风易俗承诺书。目前,全村已有近半数村民组签订了承诺书,抵制‘歪酒’的共识正在逐步形成。”

“本来在外面玩,听说组里要开这个会,我专门赶回来。”李月笑着说,“签了这个承诺书,以后村里办酒的风气肯定会好很多。”

文明新风的种子

这场变革的种子,早在两个月前就已在旺草镇小旺草村播下。那里的村民自发组织起来,起草了抵制“歪酒”的村规民约。经过集体讨论、签字、按手印后,这份特殊的约定被郑重地张贴在村口的公示栏上。如今的小旺草村,再也看不到滥办酒席的现象,村民们的笑容也越发灿烂。

这股文明新风吹遍了诗乡大地。诗乡映象小区的八旬老人何群林在寿宴上主动提出“不收礼金”,只邀请亲友欢聚一堂。寿宴现场,彩色的气球随风轻摆,温馨的祝福此起彼伏,这场简朴而温馨的寿宴,成为文明新风的生动写照。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让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蒲场镇宣传委员梁毅介绍,镇里通过召开坝坝会、组织文艺宣传等方式,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绥阳县的实践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认可。4月1日,“‘遵’行新风尚·文明我先行”绥阳县2025年“向不文明行为宣战”暨“文明‘绥’风·守护诗乡”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示范活动在小旺草村举行。活动现场热闹非凡,许多村民自发前来帮忙,甚至有人专程从外地赶回参与。篮球场上,人们忙碌地布置场地;场外,金黄的油菜花迎风绽放——文明新风与春日美景相映成趣。

构建文明新生态

如今,绥阳县的移风易俗工作已经从“政府推动”转变为“群众自觉”。县委宣传部文明培育和实践股负责人雷宁表示,下一步将把移风易俗融入诗词创作、非遗展演等文化活动中,通过创作小品、快板、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让文明理念以更生动的方式传播。

“我们要让诗歌引领新风尚,通过‘诗兄诗妹’等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开展‘诗词赶大集·政策送到家’等活动,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雷宁说。从抵制“歪酒”到简办红白事,从环境整治到乡风培育,绥阳县正以文明为笔,绘就一幅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新时代画卷。

初春的诗乡大地,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一场场接地气的坝坝会,一次次贴实际的宣传推广,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先进典型……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正如春风化雨,滋润着绥阳的每一寸土地。从县城到乡村,从个人到家庭,文明已成为这片土地最动人的底色。

在这里,不仅有山水田园的诗意,更有崇德向善的民风;在这里,移风易俗的新风尚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里,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幸福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全媒记者:谢捷 绥阳融媒:郑孟庭 张海生

编辑:艾梦莹